來源:經濟網-《經濟》雜志
經濟網河南訊 河南省新野縣全面落實國家惠民政策,深入推進惠民惠農財政補貼“一卡通”, 有效解決了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發放渠道多、人均持卡多、政策透明度差、監管效率低、缺乏統一管理的問題,打通服務百姓“最后一公里”,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通過一卡通發放惠民惠農補貼35項,資金總額2.81億元。
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新野縣結合實際,高位啟動,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工作落到實處、不走過場。明確職責分工,強化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構建起以政府主導、縣財政牽頭、業務部門配合、紀委審計監督的工作格局。
完善制度,規范流程。新野縣修訂了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和指導性的《新野縣財政惠民補貼“一卡通”改革資金發放操作規程》,對信息采集、公開公示、資金撥付發放等關鍵環節做出具體規定。做好與“一卡通”信息系統的銜接,細化崗位分工、操作步驟、時限要求。將補貼數據向“一卡通”信息系統錄入的職責放到項目主管部門,解決關鍵環節職責不清、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的問題;將新納入“一卡通”的補貼項目信息,與“一卡通”系統基礎數據進行比對,優先使用補貼對象系統內已有的賬戶信息,解決一人多卡、不便利群眾的問題;明確資金撥付要在補貼數據錄入一卡通信息系統并審核通過之后進行,禁止先發放、后補錄,解決實際發放數據與信息系統數據脫節、信息系統數據難以準確、完整的問題;明確各項補貼資金直撥代發金融機構打卡發放,解決資金層層轉撥、多頭發放、不便監管的問題。建立了“一卡通”工作督查制度。領導小組、紀委監委加強日常督辦和專項督查,及時通報推進情況,對工作積極、成效顯著的進行表揚;對工作不力、進度遲緩的提出批評,進一步傳導壓力,提高效率。
技術支撐,提升效率。新野縣創新建立大數據共享交互平臺,將農保中心數據、補貼項目主管部門數據、代發銀行查詢數據、“一卡通”信息系統基礎數據等統一納入共享交互平臺。新納入“一卡通”的補貼項目、補貼對象,在信息采集時,可通過交互平臺直接抓錄基礎數據,從而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度。如在發放80歲以上老人津貼時,采用數據查找、判斷、篩選公式,從交互平臺十幾萬補貼戶的信息中,精準提取到全縣8800名80歲以上老人的相關信息,直接采集、導入、發放。新野縣共有移民近7000人,集中居住在王莊鎮和溧河鋪鎮移民安置點,2019年在發放移民后扶資金時,通過調取交互平臺的數據,利用已掌握的補貼對象姓名、身份證號,快速匹配行政區劃、住址特別是銀行賬戶信息,信息采集工作量大大減少,減輕了主管部門和基層的工作負擔。同時,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科研攻關,研發出“一卡通”信息系統配套軟件,軟件具備校驗、統計、合并等功能,從而實現對錯誤數據批量比對、校驗,提高了數據糾錯的效率。
人才保障,夯實基礎。新野縣高度重視對操作人員的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通過線下培訓和線上指導,打造一支能夠滿足電子化、自動化辦公需要的人才隊伍。線下培訓。對業務主管部門操作人員開展集中培訓,對教體局、民政局、財政所等涉及補貼項目多的單位開展專場培訓,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現場,對操作人員進行點對點、面對面的指導。通過全面講解培訓,使操作人員弄懂、弄透每個操作環節,熟練掌握信息采集、大數據比對等技術。線上指導。建立“一卡通”微信工作群,技術人員通過微信群,把數據處理的技術要點,錄制成多個3-5分鐘的教學小視頻,并放在微信群進行線上指導。
嚴格監管,安全高效。新野縣財政、業務主管部門、紀檢、審計強化對補貼資金發放情況的檢查、審計和監管,并建立健全補貼資金發放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從根本上解決“政出多門”“卡出多行”“人卡分離”等亂象。實現“流程一張圖、資金一條線、監管一張網、群眾一張卡”,保證了財政補貼資金安全、高效發放。
聯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機:13618719520,13508716087
公 司: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華區美麗家園美祥格8棟一單元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