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標簽與無人零售的碰撞
來源:沈陽博能科技有限公司
互聯網科技飛速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創新與前進,在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層出不窮的時代背景下,新的科技產物不斷推出,“無人零售”一次次被推到風口浪尖,反復出現在人們眼前。早在幾年前,無人零售這一概念被提出以后,便得到了暴風式的回響,掀起了一股熱潮,阿里、京東等大型企業更是紛紛布局,準備一顯身手,RFID應用技術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吃到那塊“蛋糕”的先鋒者,然后新鮮勁過去之后,各個無人零售店已經沒有多少熱度了,可以說是無人問津。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無人零售再一次被推至最前沿,成為最有熱度的討論話題之一。
無人零售發展至今,主要有三種實現技術,第一種是應用復雜的視覺AI技術,通過生物識別、紅外傳感等方式進行商品的狀態分析,從而達到管理效果,典型應用為AmazonGo等;第二種則是RFID
電子標簽技術,利用其非接觸式識別的特性,完成無人干預的管理過程,典型應用在繽果盒子等;第三種則是傳統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維碼、二維碼識別的方式,效率相對較低,成本相對也較低,典型應用在便利店等傳統零售領域。本文重在討論
電子標簽與無人零售的碰撞結合,為無人零售的應用提出更多更為新潮的體驗和機遇。
RFID應用于無人零售,不難理解就是將RFID
電子標簽與商品的有機結合,替代傳統的二維碼、一維碼掃碼的方式,完成商品的無人化管理過程,最簡單的應用方式就是無人自助售賣機。售賣商品根據不同的物理特性配備抗液體
電子標簽、抗金屬
電子標簽、易碎
電子標簽等,標簽內記錄商品的屬性以及價格等信息。機體內部架設天線設備,用以讀取標簽信息。顧客需要通過掃碼識別或生物人臉識別等方式實名制打開柜門,取出商品后系統
自動識別商品的屬性信息,完成價格判定結算,并在開柜賬戶中自動扣款。整個過程中無需人工直接參與,提高產品售賣效率,相比于傳統便利店更好節約占地面積,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同時也減少零售人員人工管理成本,一舉多得。然而
RFID標簽信號易受外部環境影響,特別金屬、液體等環境屏蔽型較大,往往出現漏讀現象,這也是RFID技術在無人零售領域無法大規模投入使用的最大一個原因。
然而無人零售不只是在超市、便利店等投放柜體的形式,該熱潮也席卷到快銷服裝領域,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應用方式與RFID零售柜大同小異,在商店門口設置掃碼與RFID系統門禁,實名制記錄顧客信息,進入門店掃碼登記,出門店時,如有購物商品,則自動掃描
RFID標簽信息自動結算,從賬戶中扣除貨款,系統確認付款成功后方可指示門禁開門,從而實現自助快速購物體驗。在服飾中的
RFID標簽應用對象單一,服裝材質也不會對標簽信號的傳遞產生屏蔽影響,常規標簽即可滿足基本需求,進一步降低了投入成本。
在無人零售的店鋪中,還支持投放RFID智能試衣間,試衣間內布設RFID讀取器,當帶有標簽的服飾進入到讀取器范圍內時,試衣間內鏡子或顯示屏會顯示服裝信息,甚至模特上身效果,搭配方案等。
對于無人零售行業,RFID技術的應用只是汪洋中的一小道浪花,真正做到無人零售成熟管理,需要更多成熟發展的高新技術進行支撐。RFID技術在穩定性以及成本預算方便,都有一定的問題,導致無法鋪蓋式的投入使用,而無人零售的發展也屬于初期試水的階段,在巨大發展空間的背景下又有很多的難題。RFID技術只是無人零售發展的參與者而非主導者,隨著科技的發展,RFID技術也許會在無人零售行業畫下點睛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