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新聞網
7月22日,英德市委黨校召開上半年工作總結會。會議透露,今年6月,市委黨校新校區已正式啟用,打造成一所集教學、培訓、會議、研討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智慧校園”。英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委黨校校長鐘瑩在會上表示,上半年黨校全力以赴完成了市委交辦的各項目標任務,接下來要開拓進取、敢于爭先,努力向全省先進縣級黨校奮力邁進。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鄧文燕
通訊員 黎桂花
成績各類業務培訓2604人次積極推進特色課程建設
據悉,英德市委黨校成立于1959年4月,于2019年2月從舊校區搬遷至新校區,新校區于今年6月12日正式啟用,現校址位于英德市行政服務中心以北,占地面積80.81畝,總投資約2.1億元。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備,設有教學樓、報告廳、學員宿舍、飯堂、圖書館、電子閱覽室以及室外體育運動場所,可同時容納2500人學習、450人住宿、300人用餐,是一所集教學、培訓、會議、研討于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智慧校園”。
今年上半年,英德市委黨校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開展培訓。包括舉辦了英德市鎮街黨校師資培訓班和英德市村(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培訓班,完成了國家城鄉融合發展區連樟樣板區專題業務培訓班、樣板區范圍內鎮和村一級干部培訓,開展基層宣講,依托連樟鄉村振興學院開展對外培訓等。截至目前,各類業務培訓班共培訓2604人次。
目前,根據黨校目標定位,明確了以“專題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研討教學、情景教學”為主的教學形式,設計了以“紅色教育、基層黨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農業技能和英德歷史文化”為主的“六位一體”多元課程體系。
同時,積極推進特色課程建設。一方面立足英德經驗,從農村綜合改革、精準扶貧、基層黨組織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農業電子商務等方面建立統籌師資庫;另一方面,大力挖掘紅色基因,明確漁灣蘇維埃政府舊址、橫石塘鎮龍華村、市博物館等一批紅色教育基地。在今年4月召開的廣東省黨校(行政學院)校(院)長會議上,英德市委黨校作為縣級黨校代表在會上作書面經驗交流,其干部培訓、思想引領、決策咨詢、校園建設等各方面工作成效獲肯定。
要求依托新校園展現新作為全力搞好“名師名課工程”
“上半年,黨校能夠努力克服疫情影響,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全力以赴完成了市委交辦的各項目標任務,工作成效值得充分肯定。”鐘瑩在會上表示。如何做好下半年黨校工作?鐘瑩提出,要依托新校園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包括要提高整體辦學格局,全面提升辦學質量;要切實把安全生產擺在突出位置,確保校園安全無事故;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好黨校政策理論傳播“主陣地”;要直面問題,密切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對問題不能拖而不決;連樟鄉村振興學院運營要以幫扶為目的,讓村民從中“得實惠”,讓村民感受到“溫度”。
鐘瑩強調,接下來要以爭創全省先進縣級黨校為目標,建設好英德黨校。要提高政治站位,找準奮斗目標。圍繞《廣東省縣級黨校(行政學院)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提出的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以“釘釘子”的精神狠抓落實;要找準定位,發揮市委黨校職能作用。努力在宣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黨中央大政方針、各級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下功夫,要切實把重點講透,把難點講清,要突出培訓的實操性和實戰性,實打實地為基層黨員干部答疑解惑。
此外,要在“穩”的基礎上出亮點。堅持質量立校,抓好工作節奏和進度,做到“規定動作”有質量、培訓有收獲,“自選動作”有創新、有亮點。要實施“名師名課工程”,花大力氣把名課工程搞好,用名課打造名師,把“名師名課工程”作為黨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
■相關
全力推進連樟鄉村振興學院全面發展
連樟鄉村振興學院于2019年12月底正式移交投入運營,是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連樟現場教學點、中共清遠市委黨校連樟分校、中共英德市委黨校連樟分校。該學院緊緊圍繞“努力把連樟黨校(鄉村振興學院)建設成為傳播和輸出清遠經驗的重要窗口”的目標,不斷積極探索有效的運營模式,全力推進學院全面發展。自學院啟用以來,累計承辦省內外黨員干部培訓班24批1935人。
下一階段,連樟鄉村振興學院將進一步理順培訓和管理工作機制,切實提高學院后勤保障水平,從拓寬師資隊伍廣度、發掘課程深度、提升現場教學水平等方面進一步創新培訓方法方式,提高培訓的質量,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學院辦學水平和“窗口效應”。
聯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機:13618719520,13508716087
公 司: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華區美麗家園美祥格8棟一單元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