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昆明11月13日消息:“只有將信息化深入課堂,才能稱得上是智慧教育。”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第一中學校長熊亞林說。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新模式,如何將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統一,借助信息化、大數據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摸索了一條自己的“實戰經驗”。
昆明市官渡區第一中學校園
“互聯網+教研”新模式
2018年,昆明市官渡區開始積極探索“互聯網+教育”模式,先后兩次召開全區教育信息化現場推進會,推動信息技術與教科研的融合,改變學校管理理念和教師教學方式。兩年來,官渡區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利用城域網、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和錄播教室,打破時空限制,開展課堂教學直播和教師遠程研訓活動,形成有官渡特色的“互聯網+教研”新模式。
當下,大數據、新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快速運用,官渡區各中小學也在積極探索智慧校園的建設與實施。在西沖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日趨成熟,以微信為入口連接學校、教師、家長、學生,提供學校管理、教學資源、家校互動、平安校園、校園物聯等模塊,學校環境資源、設備數據收集匯總交互。17個教學班的智慧課堂,通過集中磨課、公開展示、集體教研,形成“前測導學、以學定教”的精準化教學模式,實現從“村校”到“名校”的轉變,讓農村娃也享受到城市里優質教育。
昆明市官渡區第一中學校園智能監控室
在官渡區第一中學,大數據已經融入學校日常教學和管理中。校園安防系統是官渡區第一中學校園管理的“安全鎖”,系統通過智能化運維,根據學校的實際需要分時段、分區域把宿舍、學校門口、教學樓樓梯、走廊、道路等區域的視頻實時上輸到數據監控中樞,通過及時報警讓學校教師可以第一時間發現現場的安全隱患。
同時,系統還對學生行為進行智能化分析,實現對學生在校行為的數據化分析,學校還通過建立人臉數據庫,每日對進出宿舍的學生進行人臉識別,防止陌生人出入,確保學生在校安全。
“假如學生在校園內發生肢體碰觸,系統通過對學生行為的各項數據分析,我們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是在打架還是在打鬧,有沒有必要出面干預;另外通過人臉數據庫,哪個區域有陌生人進入,我們值班教師都會第一時間收到預警信息,通過人為干預將危險控制在萌芽狀態。”熊亞林說。
教學有了新“神器” 課堂發生大變化
教育在發展,課堂也在發生著變化。在以前的教學課堂中,教師組織一次集體測驗,很難快速了解學生的作答情況和整體統計數據,學習效果評價以及學生個性化的練習和反饋更難做到精準和有效。對此,官渡區第一中學運用大數據手段,在日常教學中創新性的使用“馬良筆”,讓老師在課堂中時時了解學生進行測驗的正確率、做題時長、知識結構學習程度,為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提供建議,提升教師和學生的有效互動。
官渡區第一中學副校長王梅在課堂中演示神器“馬良筆”
“通過一只小小的‘馬良筆’,我就能隨時知道一節隨堂測驗每一道題的錯誤率,學生錯誤原因類別,哪一個知識點需要再深化講解,哪一個知識點可以簡單介紹……”官渡區第一中學副校長王梅介紹。如今,大數據進入課堂,不僅使官渡區第一中學提高了學校課堂練習的效率,實現了學生課堂全面參與、快速反饋、個性化的數據采集和學習認知診斷,還持續記錄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數據,讓老師教得精準,讓學生學得有效。
聯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機:13618719520,13508716087
郵 箱:ynpos@163.com
公 司: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華區美麗家園美祥格8棟一單元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