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江蘇網
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傳統課堂?昨天上午,南京市教育局舉辦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研究項目“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課堂教學活動,展示融合成果。據了解,到2020年底,我市共建成650所市級智慧校園,目前信息化手段正助力學?!敖膛c學”減負增效。去年4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南京市教育局開展“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項目的研究,推進融合信息技術新型教與學模式變革,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一年來,該項目研究成果顯著。本次教學展示活動為期十天,在南京11區以及江北新區全面開展。
當天鼓樓區展示現場,二十九中初中部的老師展示了數學課《中心對稱圖形》。老師通過觸摸屏,播放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學生使用平板電腦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堂練習。與此同時,傳統板書也沒有拋棄,各種教學手段在課堂上融通運用、銜接流暢。
在另一節展示課《陋室銘》上,二十九中初中部語文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里的“苔痕”,還使用視頻通信軟件與場外生物老師互動,向學生們實地介紹了苔蘚,拓展了課堂內容。
二十九中初中部校長胡松說,學校通過融合使用鼓樓區、學校、班級三級信息化平臺,實現了學生課前預習與測驗,老師課上針對性講解,課后布置針對性作業,真正變革了“老師教”和“學生學”的形態,不僅讓教學環節減負增效,也提升了師生的信息素養。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南京市區兩級教育信息化軟硬件投入約55億元,到2020年底,共建成650所市級智慧校園,其中10所中小學被評為江蘇省智慧校園示范學校,量和質位列全省第一,產生了“云上德育”南京模式、農村小規模教學點多功能數字學習中心裝備策略等5大創新成果。
“十四五”期間,南京將繼續提升全市教育城域網和教育數據中心的服務能力,推進實施江蘇省教育廳出臺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持續開展“金陵微?!背B化建設,同時積極探索教育大數據的采集和應用,促進教師的精準教學和學生作業的減負增效。
市電化教育館館長陳平說:“希望通過智慧校園的建設應用,引導學校進一步關注孩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為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和支撐?!保ㄈ诿襟w記者 錢紅艷 通訊員 凌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1694705058@qq.com
聯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機:13618719520,13508716087
郵 箱:ynpos@163.com
公 司: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華區美麗家園美祥格8棟一單元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