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林春霞
12月2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3年,所有直接兌付到人到戶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原則上均實現通過“一卡通”方式發放,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監管格局基本建成。
《意見》還強調,清理整合補貼政策和資金、規范代發金融機構、搭建集中統一發放平臺、加強公開公示等工作基本完成,實現“一張清單管制度”“一個平臺管發放”。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意見》的出臺,有利于進一步規范財政資金發放管理,提高資金發放流程的標準化、可追溯性和精準性,這對保障資金的安全以及農戶的權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卡通”使資金發放更加透明有效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姜文來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出臺,對惠民惠農政策和資金落到實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意見》是針對“一卡通”存在的實際問題而提出的,解決問題有的放矢。通過電子手段及時發放資金,能保障資金快速準時地發放到農戶手中,提高了發放效率。同時,規范了資金發放管理,提高了發放流程標準化進程和可追溯性、精準性。對于保障資金安全、保障農戶權益具有重要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助理研究員殷浩棟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一卡通”管理可以讓各項財政補貼變得更加公開透明,能夠促使各項補貼直接到農民群眾手中,強化惠民惠農政策實施效果。通過搭建集中統一的補貼資金發放和管理平臺,規范補貼資金發放流程,能夠解決“一人多卡”“一策一卡”等問題,有利于加強資金監管,降低補貼資金發放的行政成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也提出類似看法。“實現惠民惠農‘一卡通’,可確保農民是惠民資金最終受益者,能達到專款專用效果。以往有一些地方,把財政補給農民的惠農資金用于別的地方。”李國祥說。
不給腐敗分子留有空間
據了解,以往惠民惠農資金在落實過程中存在一些基層干部截留克扣、虛報冒領補貼資金等情況。
此次《意見》出臺,旨在著力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調整優化惠民惠農財政補貼政策體系,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因此,《意見》強調五個方面創新舉措。一是向社會公布補貼政策清單。二是規范代發金融機構,從源頭上解決“卡出多行”“一人多卡”“人卡分離”等問題。三是規范補貼資金發放流程,堵塞漏洞。四是搭建集中統一管理平臺,實現有關數據的集中采集和管理。五是依法依規公開補貼信息,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
對此,姜文來認為,惠民惠農資金落實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剛開始時,由于經驗不足以及監管存在漏洞,導致資金落實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如2018年,某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扶貧領域違規違紀違法問題2595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發生在“一卡通”方面,造成惠民惠農資金沒有完全落實到老百姓的賬戶上,沒有發揮應有作用。
李國祥認為,規范代發金融機構,也是從源頭上確保農民的利益,“財政的錢到底有沒有發到農民那里,通過有關平臺一查就一目了然。”
聯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機:13618719520,13508716087
郵 箱:ynpos@163.com
公 司: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華區美麗家園美祥格8棟一單元4B